2024年12月15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小学教育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和北京市教育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联合主办,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和北京中加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协办,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熊猫艺术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提供支持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小学教育研究分会年会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成功举办。本次年会暨论坛以“联通 融合 传承 创新----聚焦中小学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题,设有大会主旨报告、分组讨论、国际中文教育沙龙等环节。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肯尼亚、加纳、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泰国12个国家的240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年会暨论坛。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秘书长杨金成,北京市教育学会监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苏国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宝画家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木偶艺术剧院院长赵永庄,中小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加皇教育集团执行董事、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执行董事张志雄(Andy Truong)等分别出席开闭幕式。 图1 图2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秘书长杨金成在致辞中指出了中小学国际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我们努力探索数智化如何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如何把传统教学手段与数智化技术有机融合,实现中小学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张志雄在致辞中强调了师资水平对提升中小学国际中文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中小学生国际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并通过了解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开发编写过程和编写目标,选择有效教材和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图3 图4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美玲以《汉语母语和二语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共性与差异》为题,介绍了简单阅读观框架下汉语母语与二语儿童阅读理解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特点,建议中小学一线国际中文教师了解阅读发展规律,探讨针对不同类型学习者提升阅读能力的相关策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巍以《如何实现少儿汉语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为题,介绍了语言、游戏、文化三结合的教学理念,强调重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全方位的思考,多元化教学技巧的选择,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讲好每一节汉语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深教师和教材编写专家王淑红以《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制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在国际中文标准体系指引下,兼具标准化和科学性、数字化和趣味性的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的研发与编制,阐明了如何构建落实新标准、满足新时代学习者和教师需求的“纸数融合”多模态智慧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国际学生部教师卢昂现场介绍和分享了最新出版的《快乐中文》教材《在中国过年》一课中文化教学部分的设计思路和示范课视频。 分组讨论环节,2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在读汉硕博学生在议题为“中小学生国际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和“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开发和有效使用”的两个小组里分享了各自在中小学国际中文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探索。小组内的积极讨论和交流互动,给冬日的北京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图5 图6 图7 与上届年会不同,本届年会新增了“国际中文教育沙龙”环节。由研究分会理事、先后在北京史家小学、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北京兴隆小学担任管理工作的特级教师陈凤伟校长主持。在两个小组主持人